杨德斌“行侠仗义”二三事

2015-07-21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2806

 

    在昆明,很多人都亲切地喊杨德斌为“老杨”,因为他的热心;也有人称他“杨侠客”,因为他的侠骨。

 

    他曾在苍南练过南拳,在少林寺习武3年,办过武术学校。但这一身武艺的铁汉,却怀着一颗无比柔软的心,他做的热心事虽然大多不大,却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不是为了等待商机上门,而是为了不错过别人的求助电话。

 

    他是在滇温州人中最忙的,却是最不赚钱的,但他是众多在滇温商最为敬重的人之一。

 

    推荐杨德斌的,是云南温州商会,他们说,老杨人如其名,能文善武,高调助人低调做人,口碑极佳。在温商的圈子里,老杨有着“温州好心人”的美誉,认识他的老乡遇到困难时往往第一个想到他。

 

    在杨德斌刚开的“玉苍山茶楼”,记者终于见到了“侠士”,这个47岁的男人,简单的白T恤,普通的西装裤,倒看不出侠客的派头。“这些算不上什么,都是芝麻小事,不提也罢。”提起他“行侠仗义”的热心事,老杨一口拒绝了采访。

 

    但了解老杨的人,对他的热心事却是张口就来。

 

昆明苍南商会会长刘华珍:

他总在雪中送炭

 

    老杨是商会的一根“标杆”,我认识老杨十多年了,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在他这里总能迎刃而解。很多人帮助别人,往往是锦上添花。而老杨不一样,他总是雪中送炭,比自己的事情还要尽心尽责,遇到困难,他会想方设法“绕”过去,一帮到底。

 

    去年2月,昆明宏盛达建材市场引发了一场冲突,一群戴着白手套的男子手持木棍、钢条,在市场里打人、砸店,80多户泰顺商人牵连其中。起因是由于市场另作他用,要求商户限期搬迁,但很多商户甚至尚未收回铺面的装修成本,而市场方只给出了每平方米100元的补偿,远不能满足商户的补偿要求。

 

    冲突发生后,受损的泰顺商户多次调解无功而返,就找到了杨德斌。经验丰富的老杨马上联系了昆明打黑大队、市场物业、新闻媒体以及其他政府相关部门赶到现场交涉。经过几次斡旋,最终把每平方米拆迁补偿费用从100元上调至900元,挽回损失200多万元。

 

    事后,这帮泰顺老乡提出要挂靠到商会,杨德斌一口答应了,这也让苍南商会破例有了非苍南籍的会员。

 

曾经的同事王颖慧:

他总是心太软

 

    我喊他“杨爸爸”,这样觉得很亲切。对我这样大学毕业后,只身到云南发展的山东女孩来说,能在商会遇到“杨爸爸”,别提有多幸运。他看上去冷冰冰,其实内心很热,虽然有时会把大家骂哭,但都是他的肺腑之言。

 

    “杨爸爸”的能力非常好,不管是经商,还是为人处世,不比一般温州商人差多少。为什么他老赚不到钱?后来,我发现他的心太软了,不管是温州老乡,还是陌生人,只要别人开口,他甚至不懂拒绝,让他错过了很多商机。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8月,苍南小女孩小陈,被骗子以找工作的幌子,骗到了昆明。最初,无依无靠的小陈,无法与家里取得联系,找到其他商会寻求帮助。当晚,他还忙着公司的业务,一听说小陈的事情就喊上我,开了两三个小时的夜路,才找到小陈。考虑到小陈的不安情绪,“杨爸爸”特地让小陈和我住在一起。一个星期后,他费尽周折联系上了小陈的父母,还付了火车票钱。

 

    “杨爸爸”是我见过的最热心的人。帮助别人,如果是顺手而为,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杨爸爸”很多忙却帮得并不容易,甚至很多事情刚开始不是找的他,但最后都被推到了他身上,因为大家知道他最有责任心。在我跟他接触的8个月里,每周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求助要他处理。

 

云南温州商会会员杨学杰:

他总是倾情付出

 

    老杨是云南温州商会和昆明苍南商会的“双重”秘书长,商会里的事情多而杂,没有一颗热心,还真办不好。所以,大家都推荐他。

 

    其实,两个商会都是老杨一手打点成立的。成立商会是一件复杂繁琐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干,只有老杨主动承担。这期间,一个个公章要一个个部门盖过来,填错了字、少带了材料,就要重新跑一趟。跑了多少冤枉路,费了多少心思,只有老杨自己清楚。

 

    成立云南温州商会,前前后后持续了将近一年时间,找房子、填表格、跑部门、装修、买家具,所有大小事务,老杨都是亲力亲为,但他没有从中收取一分工资,反而自己贴了不少油费。成立昆明苍南商会,他花了8个月时间,协助红河州创办分会,他又花了5个月时间。

 

    虽然成立时间都不太久,但商会在他的协调下,已经发挥出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今,云南温州商会已发展单位会员3310家、团体会员单位26家。去年,国家工商联来昆明考察时,苍南商会在昆明190多家商会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考察单位。

 

杨德斌:

感激的眼神,触动了我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毫不相干的事,要揽在身上?可能是我第一次救人后,那些感激的眼神,触动了我。

 

    1996年的一个夏夜,我打完拳后,在老家苍南云岩乡的小河里游泳。游了几个来回后,突然发现前方河里出现两个黑影,我意识到可能是有人落水,急忙向黑影游去。没想到真是两个小女孩,当时身子已经沉下去。凭着良好的水性,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两个小姑娘拖上岸。在岸边,我才发现两个抹着眼泪的女孩是村里的双胞胎。现在每次回家,我都会打听双胞胎的情况,她们现在都嫁人了。

 

    虽然她们的父母很穷,也没有给我递上一杯水,但他俩紧握住我的手时,眼中闪烁的感激,让我很坦然。或许,帮助他人,能让我的生活过得充实一点、开心一点。

 

 

 

杨德斌喜欢“真水无味”这幅字。 黄瑚 林明 摄

 

 

 

 

原载2012年6月29日《温州日报》第1、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