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海西” 温州还缺什么?

2015-07-21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2874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主体为福建省内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9个市,福建周边如江西、广东、浙江等省份的11个地市也列入其中,温州属其一,并且被称为海西区北部的核心城市。

  

    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20座城市共同起跑,但温州到目前为止,并未在这场发展机遇的竞赛中取得领先优势。近日,作为我市对接海西桥头堡的苍南县,组织近70人的党政代表团前往福建,对平潭实验区、漳浦县、厦门海沧区三地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记者随行。“取经之旅”同时也是一次面对面的叩问:对接海西,温州还缺什么?

 

  平潭:平潭速度突破旧体制框架

 

  平潭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是福建省第一大岛,当地的澳前村距离台湾新竹仅68海里。2011年3月,“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考察平潭时,“平潭速度”这个名词被多次提及。

 

  去年2月份正式启动的澳前客滚码头工程,总投资3亿元,原计划工期24个月,然而在经过短短9个月的拼搏后,同年11月就顺利投入使用。在这个码头乘坐“海峡号”高速客运,只需两个半小时就可到达台中,截至目前,这条航线已通航80多班次,运送旅客2万多人次。

 

  据统计,去年该综合实验区的经济增速居福建省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5亿元,接近于一天一个亿的速度,而今年增速还要翻番,完成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发展的背后,除了当地倒排时间表、加班加点工作外,还在于这里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加快平潭开放开发”的战略,任何新政策都会在这里先行先试。

  

    反思:“平潭速度”难以被完全复制,但可以学习。以苍南县为例,从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引入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项目阿里山农庄、启动霞关对台小额贸易以及获得省级对台经贸合作区以来,该县频频发出对接海西的声音,然而,项目依然受相关政策以及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各种要素的制约,比如未出台具体的对台经贸的扶持政策,无法享受“绿色通道”的待遇等等。

 

  在“海西”这场竞速赛,温州是否该打破常规,从旧的体制机制框架中解放出来?

 

  漳浦:母鸡效应引台商纷至沓来

 

  处于福建东南沿海的漳州市漳浦县,北距厦门116公里,南距汕头142公里,自古物产丰富。1984年开始,就有台资企业入驻。

 

  2006年4月由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的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全国台创园的首创地,园区规划面积30万亩,规划建设“科技服务、创业孵化、花卉集散、农博会展、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机演示”等五个中心,到目前为止,园区已引进台资农业企业247家,年产值达26亿元。

 

  在台创园的考察中,这里吸引台资的“母鸡效应”引人关注。据介绍,漳浦县在台湾农民创业园创立这几年来,主动帮助台商解决融资、知识产权保护、通关服务等方面困难,同时聘请两名台商担任创业园管委会的副主任,聘任一名台商担任涉台安检特邀调解员,让台商参与园区事务管理。此外,还成立台湾农工商同业公会台商服务中心工作联络处等,为台商办理出入境、海关等提供点对点服务。这些措施促进了当地台资企业发展壮大,让许多台商自愿当起了漳浦编外“招商局长”,通过“传、帮、带”使更多的台商来到漳浦创业,“母鸡带小鸡”的联动效应由此形成。

 

  反思:“苍南县同样也设立了国家级的台湾农民创业团,虽比漳浦县晚了三年,但两地已有相当大的落差。”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甘先景说。打造一个台创园,就是一个便捷的对台窗口,不过,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起着关键作用。相比较下,苍南的台湾农民创业园落地项目依然寥寥,作为首个启动的阿里山农庄项目,还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依然存在着土地政策的困扰。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在资金、管理上以及产业链方面有本地基础,再加上当前金融改革的春风,无疑是可以打造出适合本地的对台投资平台。

 

  海沧:文化认同感背后隐藏商机

 

  海沧位于厦门岛西面,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面积最大、全国最早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2003年厦门市进行区划调整,设立了海沧区。当前,海沧区确立的目标是海峡西岸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

 

  如何与海峡西岸建立亲密联系,在被国台办列为海峡两岸六大交流基地之一的海沧青礁慈济宫,记者找到了答案——巧打“亲情牌”、“文化牌”,以文化认同促进交流。据了解,2005年起,海沧区先后投入4500多万元对青礁慈济祖宫进行修缮建设,建起了颂典广场、历史名中医长廊、百草园等项目,完善景区建设申报国家级4A景区。不断将青礁慈济宫打造成为民间信仰朝拜圣地、闽南民俗文化展示窗口和两岸民间交流载体。从2006年至2009年,海沧在青礁慈济宫成功举办了四届保生慈济文化节。文化节已被国台办确定为重点对台交流项目,规模逐年扩大、层次不断提升。2009年第四届文化节首次冠名“海峡两岸”,标志着文化节从海沧走向海峡,从区级性交流载体上升为区域性交流平台。

 

  反思:海峡两岸同是闽地居民,人缘相亲、血缘相近,在宗教、民俗、语言等多方面有相同之处,与福建一样,温州也约有200万人口讲闽南话,这部分温州人祖上正是从福建北迁而来,两地至今有着血脉关联,另据了解,温籍台胞也超过20万,在与台交往过程中,运用这些亲情资源同样会获得加分。“要学海沧的特色文化,通过加大闽南文化的宣传,让文化进一步带动两岸经贸往来。”苍南县新区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吴锡雕在考察海沧时对此深有体会。

 

  文化认同是深化交流的催化剂,在对接海西的过程中,应当展开全方面、综合性的交流。前不久,温州与台湾启动了空中直航,促进了两地旅游以及走亲访友,而在苍南县也已完成了妈祖文化园的规划,即将投入建设,可以说以亲情、文化促经贸的举措在温州已经起步,但还需再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