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正成为海归创业热土

2015-07-21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2548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以下简称“海归蓝皮书”)新鲜出炉,蓝皮书显示,中国海归的创业就业地点,除了“北上广”,正在逐渐转向内地及中小型城市。其中,江浙闽等沿海省市,常常作为海归优先考虑的工作地点。

  

    “海归蓝皮书”称:目前已经回国就业的海归所选择的单位以事业单位为主,占总数的43.2%,而打算回国就业的海归也有类似的选择。近年来,温州出国留学的人数不断攀升,回国创业就业的也不少。那么,温州的海归就业创业情况如何呢?

  

    海归创业,

  

    从克服水土不服开始

  

    温州飞扬软件公司的创立者是荷兰归国华侨杨胜峰,他很小的时候就去荷兰了,并不是很懂中文。正因为如此,他选择了同样是温州人,同样是在荷兰留学的海归胡雪华,做了自己的创业搭档。本来,胡雪华留学回来后,就读环保专业的她,曾经打算在环保部门谋个职业什么的。飞扬软件主要做程序的开发,一套名为“新掌柜”无线电子餐饮软件,2005年初开始的,还得了市政府10万元的支持。

  

    而郑昌峰则选择在温州留学生创业园里,办一家自己的公司。那是2004年,郑昌峰刚刚从爱尔兰国立大学毕业回国不久。这位在复旦大学读本科学信息管理、留学爱尔兰时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回国后没有投奔“北上广”,而是直接回归温州,在这里扬帆起航。温州易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他扬帆起航的船。对他来说,在爱尔兰那段学习经历,最重要的是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念,直接引导他后来走上创办企业的道路。而他回归温州以后,首先是重新融入起步。

  

    像他们一样回到温州创业的硕士博士,不在少数。如何克服“水土不服”,是摆在海归就业创业人员面前的第一道必答题。或长或短的海外生活多少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海归们,使得他重新回归以后,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温州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个人研发项目多次获国际专利、两度荣获英国年度工程师奖,和丁俊晖一同跻身“英国十大华人杰出青年”……这些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成绩和荣誉,温州小伙胡如意在英国短短6年的时间里一一实现。胡如意说,希望有朝一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争光,为家乡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当获知温州市出台污泥焚烧塘河治理方案,远在英国的胡如意选择了回归,在温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园成立浙江竟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相关部门成立温州水环境研发中心,希望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乡做切实的事。他说:身边的很多朋友,确实更喜欢呆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他们觉得那里的机会多平台大,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更接近国外,不少人甚至想重回国外生活。另一方面,国内的竞争规则也不同于国外,这也让海归们多少有些无所适从,需要重新适应。

 

 就业选择,

  

首选高校政府机构

  

    陈舒是留英海归,从英国读完硕士回来后不久,温州有高校正在招聘。而能够在大学工作,正是她的理想选择。于是乎,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考试,顺利地进入了高校。

  

    “海归蓝皮书”显示,已经就业的海归人才最主要的去向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占样本数的1/3,说明海归人才在科研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按性质划分的话:选择事业单位占43.2%;选择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家创立的民营企业的均为16.1%;另有13.6%选择了国有企业;7.4%选择海归企业家创立的民营企业;其他的有3.6%。

  

    在温州,不少海归人士也像陈舒一样,优先考虑的是高校或者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工作。

  

    近年来,每年暑假到来的时候,在温州各大高档酒店里面,经常举办各类出国服务推介会。据一些留学中介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不少留学生毕业以后均选择回温州就业创业。

  

    当然,在温州,也有一些海归选择继承或者加盟家族企业。有三年英国留学经历的郑莱毅,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和父亲郑秀康相比,他没有经历过民企的艰苦创业历程。但是,郑秀康还是毅然决定,让儿子郑莱毅参与康奈这艘中国鞋业航母的高层管理和经营运作。而实际上,郑秀康之所以让儿子分担如是重任,自然是知道儿子有着不一般的能力,最起码,留学归来的郑莱毅,有着比父辈和同龄人更为开阔的国际眼界。

  

    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海外经济低迷、就业萎缩也提供了温州“抄底”人才的时机。“以往认为温州企业规模小、发展环境无优势,但恰恰成民企与人才相互发现需求的契合之处。”市外国专家局局长潘锦灿感慨地说,这种引才的方式不靠“说好话”,而是强调温企为人才提供展示才能的空间,直面人才自身需求,鼓励人才来温创业,活动不仅搭建平台,更为温州“招才引智”积累经验和信心。

  

创业行业,

  

偏爱高新技术产业

  

    胡如意是以浙江省“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温州580海外人才”和“浙江省特聘专家”的多重身份回到了家乡温州,创立了浙江竟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到温瑞塘河治理的工程中。而在回归温州创业的海归人士中,偏爱高新技术产业的不在少数。

  

    于2002年7月创建的中国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温籍留学人员入驻,创办的企业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园区中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共获得专利6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同20余所大学以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留学人员企业,取得优秀的科研生产成果,环科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环科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集成电路IC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谢卫国是留美海归,目前,他已经承担并完成了两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及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取得了三项科技成果、四项发明专利及一批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去年底举行的温州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上,资本与知本现场相亲,吸引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高端人才来温赴会。他们携带着高科技项目,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博士,海归人才占六成。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海归人士创业就业。温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日获国务院批准,将打造科技、金融、人才三大特区。而我市制定的《关于在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人才特区的意见》,明确了市委市政府依托十大扶持政策,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的决心。据悉,到2015年,温州高新区将初步建成“人才智力充分聚集、人才机制充满活力、创业创新高度活跃、人才服务便利优质”的人才特区,打造区域人才高地。而在打造人才特区的过程中,有包括人才培养、科研投入、资金投入、创业投融资、税收优惠、建设用地等等十大优惠政策。如积极鼓励特区内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申报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51人才工程”、市重点创新团队等人才工程及国家、省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人才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给予专项人才奖励。实施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每年选送不少于50人到重点院校培训;实施高技能人才集聚计划,对企业每培养或引进一名技师、高级技师,给予1000~8000元的补助。支持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到人才特区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兼职,享受股权激励政策,个人身份和职称保持不变。在创业投融资方面,利用我市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健全人才特区内的创业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创业投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