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的热度与速度
以创新、活力、神奇著称的浙南滨海之城温州,正大踏步地行进在全国地方金融改革的破冰之旅。
炎夏时分,记者来到温州采访,如同热浪滚滚的天气,在这片1.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感受到了温州金改的如火热度,也体验到了温州金改的追风速度。
月月都有兴奋点,浓厚的金融氛围改变了一座城市
踏上温州的土地,浓厚的金融气息随之扑面而来。
记者来到温州瓯海区采访。“喏,我们的金融综合服务区就在这里。”瓯海区金融办党组书记姜化钧指着刚竣工的瓯海总部经济园区新大楼,一脸自豪。挂牌不久的瓯海金融综合服务区是温州金改启动后全市首个“落地”的金融服务聚集区。
姜化钧告诉我们,区里专门在总部经济园辟设4万平方米的金融综合服务区,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主要用于吸纳国内外金融机构到瓯海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接纳温州金改重点项目落地。目前已有温州大新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温州市中源会计师事务所等10多家企业、机构与服务区签订了入驻意向。
闻风而动的不只是瓯海区。鹿城区正在致力打造鹿城金融广场,龙湾区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金融集聚平台的建设……彼此的定位或许相异,但目标只有一个:早日与温州金改接地气。
如今在温州,金改不只是一个响当当的人气热词,更是一个共同的理念、一种激荡的意识!“要让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有金融意识与金融知识,让每一个部门都能用金融手段去开展工作。”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的一席话给出了诠释。
用雷厉风行来形容温州金改一点也不夸张。自3月28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以来,温州市委政研室主任潘黄星清晰记得100多天来一个个重要的决策环节——
依据国务院确定的温州金改12项主要任务,温州精心制定了金改路线图,确保在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和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四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温州市委、市政府明确重点抓好“六个一”。即建立一套领导体系、完善一个实施方案、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一批金融平台、引进培育一批高端人才和营造一个浓厚氛围。
……
尽管温州金改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细则尚未尘埃落定,但温州人不等不靠,能做的先做起来,温州人特有的气质禀性在金改中同样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入围资格招投标制度。前两批共15家小贷公司已向社会公开招标,首批完成招标的7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达20亿元,比实施招投标前提高59%。
鼓励村镇银行增开分支机构。已开业的6家村镇银行向下延伸分支机构,争取覆盖每个市(县),并拟定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方案。
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目前已有2家初步拟定股改方案,其余9家的股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强化区域资本市场建设。以“1+X”为特征的温州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启动在即,涵盖股权(产权、债权)、金融资产、知识产权、文化产权等交易。
招贤纳才,在全国范围内竞争性选聘金融领域“108将”,7月中旬提交温州市委常委会讨论,随后完成公示。目前,绝大部分入选干部已走马上任。
为金改保驾护航。设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成立金融犯罪侦查支队、金融审判庭和金融仲裁院,规范金融行为,化解金融纠纷。
成立金改“智囊团”,温州市金融研究院正式挂牌,为金改提供决策咨询。
赴上海招商,现场签约26个金改项目。
……
随着温州金改发令枪响,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的激情瞬间被激发,温州自上而下涌动着金改的热潮。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朱忠明略显自豪地说:“温州金改现在每周都有新亮点,每月都有兴奋点。”
向人格化交易开刀,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
温州是一座民资之城。流动在温州的民间资金总量究竟有多少?迄今官方并无权威统计。我们在采访中也听到了多个统计版本,较为流行的一个口径是温州民间资金总量约6000亿元至8000亿元,且每年以14%的速度递增。
如此巨量的资金藏身民间成了一把双刃剑。在长期关注温州本土金融发展的温州党校副教授诸葛隽看来,民间资金如果得不到合理引导,必然会形成鱼龙混杂的局面。既有大量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也有大量资金流向投机及其他灰色渠道。而民间金融一旦风吹草动,势必会给社会、政府带来巨大的道德风险。肇始于2011年下半年的温州老板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跑路潮”,便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佐证。
民间资金流动的不合规,使得温州的金融纠纷、案件数量随之激增。温州中院院长陶蛟龙说,这些金融案件以关联案件、连环案件居多,往往案情复杂,特别是民间借贷利息的约定与支付不规范,法院审理难度很大。
如何引导暗流涌动的民间资金走出灰色地带,使之阳光化、规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了温州金改的突破口。
于是,温州金改第一刀便挥向了民间金融的人格化交易。温州民间金融一直以来都是“熟人投资”,靠的是地缘、血缘、亲缘的民间信用。以前哪怕急需几百万元资金,一个电话便能搞定,不需要任何抵押也不用担保,但自“跑路”风波后行不通了,因为民间信用被严重透支了。“变革是必然的,必须从制度上引导温州民间借贷从人格化交易走向契约化交易。”温州瓯联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江说。
4月26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挂牌运行,此举被视为是温州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的一个标志性动作。
记者走进这家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东明路的服务中心,发现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入驻的民间借贷融资中介机构已从开业初的5家增至9家,公证处、评估所、律师事务所、车管所、人行征信系统、保险公司等配套机构也已设立了各自窗口。尽管人气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旺,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服务中心总经理徐智潜说,现在经中心登记对接的民间借贷,须填写格式化法律登记文本,且借入方需要抵押物,比民间借条规范很多。已进驻中心的9家资金中介公司,对借款方资产和信用要进行调查,再由双方直接对接、面议利率。
“速贷邦”作为首批入驻的5家中介机构之一,是中心目前业绩做得最好的。
6月4日,温州人黄江华在“速贷邦”的撮合下与一位名叫王国才的经营者成功实现借贷对接。在对方用一辆二手奥迪车作抵押后,黄江华将自己原本放在银行的15万元“闲钱”,以1分3厘的月息出借给准备加盟连锁超市的王国才。去年因做借贷“中间人”的亲戚跑路而蒙受数十万元损失的黄江华说,她现在把资金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才考虑收益率。
据“速贷邦”温州公司负责人叶振透露,截至8月16日,“速贷邦”已成功撮合借贷1040万元,单笔金额最高为150万元,最低仅5万元,方式主要是汽车与房产顺位抵押,借款平均周期为3个月。与“速贷邦”在杭州、台州、上海等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同期融资情况相比,温州利率最低,月息为1分3厘。对此,温州民间借贷网创始人颜贻潘表示,借贷双方需求公开透明带来的信息平衡和对称,将减少高利贷生存的土壤,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利率。
到8月16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交出的成绩单为借入登记817笔,总资金13.49亿多元;借出登记1069笔,总金额为8.21亿多元,月平均利率1.42%;成交登记172笔,总资金1.09亿多元,相当于年利率17.04%,低于当地小贷公司平均放贷利率。徐智潜说:“我们目前实施的这套模式可以确保出借人资金百分之百的安全,即便出状况,也能第一时间得到法律的保护。”
不过,从登记情况看,资金出借方与资金借入方之比约为3∶5,借出登记总量偏少,成交率也偏低,仅为借出资金登记数的13%左右。对此,徐智潜坦言,登记中心刚成立公信力不足、担保方式不完善、民间信用体系元气尚未恢复等都是影响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7月9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向社会发布了民间借贷利率指数:6月份平均月利率指数为1.30%。发布民间借贷利率指数,在全国还是首次。温州市鹿城区金融办主任张香梅说,发布这种指数,旨在真实反映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促进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也有助于对民间金融市场的风险预警和规范管理。
寻找疏导良策,让民资浩荡“洪流”浇灌企业融资“旱田”
民间资金的大量集聚,必然要寻找“宣泄口”。而实践证明,灰色炒钱,绝非温州民资的出路。堵不如疏,温州民资的阳光化“出口”又在何方?
在温州车站大道学院大厦一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有两块招牌颇为醒目——一块是白底红字刻着“方兴钱庄”的木制招牌,另一块则写有“民间金融探险者”的字样。这两块牌子属于同一个主人——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的“吃螃蟹者”,方培林的民资“金融梦”已做了近30年,至今未能圆梦。对此,他深以为憾:温州有兴办民营银行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之所以迟迟办不起来,主要还是一个政策开放度的问题。
在温州,像方培林那样欲圆民资“金融梦”的大有人在,温州金改让他们看到了圆梦的希望。4月初,12家温州商会联名向温州市政府递交了成立“温商银行”的报告,几乎就在同时,温州民间股份制城市合作社创办人之一的杨嘉兴等人又发起了设立“温州行业银行”的建议。在温商们看来,成立民营银行是互利共赢的好事,既能解决民资的出路问题,又能解决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饥渴。
尽管从现实看地方兴办民营银行的条件尚未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温州人的“金融梦”遥不可及。温州市金融办副主任叶新明说,用务实的眼光看,金改给温州民资进入金融业提供了不小的机会与渠道,各级政府也尽可能为民资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创造条件。像小额贷款公司今年内将从现有的28家增至65家,2013年将发展到100家。此外,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及11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温州银行增资扩股等,都向民资敞开了大门。
瓯海恒隆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黄建勤认为,金改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解决,民资阳光化关键在于从何处切入。“小贷公司作为吸纳民资最直接和最基础的平台,可以更充分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在他看来,今后应把小贷公司真正办到农村去,注册门槛也应放低,因为真正从事民间借贷有不少都是农村的自然人,藉此还可以规范农村借贷市场。
一边是民间资本的浩荡“洪流”,一边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旱田”,如何有效疏导,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旱田”?
将民资引入实体经济显然为政府所心仪。瓯海区金融办副主任陈海东认为,民资阳光化的另一个侧重点就是合理引导、把握民资投资流向,通过建立相应平台,把大量民间资本集聚起来支持企业、支持实体经济。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由此应运而生。
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是温州首家民间资本服务类公司。经过数月的运行,已初现雏形。董事长黄永平一如往常的低调:“‘信通’能喝到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头口水’,离不开‘政策红包’的支持。”“信通”享受的政策红利主要有两块:一是采用类似私募基金的做法,按1∶4的杠杆比例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按“信通”注册资本1亿元便可放大到5亿元资金规模;二是参照风投的做法,对实体企业进行财务投资。目前,“信通”坚定地投资实体经济,除一些政府项目外,还第一时间进入因危机引发资金链断裂但质地较好的企业,既解决了困难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又有序引导民资流向实体经济。在温州,类似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目前已有2家,开业以来已合计向18个项目投资7430万元,今年内争取发展到6家。
更多的民资在寻求以更专业化、更现代化的方式注入实体经济。据温州市金融办监管处处长余谦介绍,市里正着手设立政府平台建设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而龙湾、平阳、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已先行一步,组建并运作相关投资基金。
这显然让不少温商为之心动。在温州市股权投资协会会长、环亚创投PE投资基金董事长胡旭苍眼里,温州人素来喜欢债权融资,而对股权融资认识模糊。尽管这几年温州PE(私募股权投资)也在发展,迄今全市已有40多家PE机构,管理资金规模250多亿元,但这与温州庞大的民资相比只是一个“小头”。更重要的是,温州不少PE都是本地发芽、外地生根,资金都投到外面去了。“PE投的就是实体企业,这块空间很大,所以温州应通过金改尽早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大力拉动PE在本地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比如通过减免税负等,争取吸引在外的温州PE资金回流。”他建议说。
服务实体经济,构筑多元化融资体系破解“两多两难”
就在一些企业失陷联保、互保圈危机之际,6月19日,温州金改再出新举——首家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崭露头角。温州市商务局与民生银行温州分行合作成立了民生银行温商城市商业合作社。
这一模式的亮点不仅在于为小微企业解开“缺少担保”这个死结,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企业承受的担保风险压力。温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健说,通常的互保模式是,一旦一家企业出事,其他关联企业就要帮它补上全部亏空,承担的是“无限”的风险责任。而这一合作模式下企业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即以小微企业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为限,一旦某个企业无法还贷,其他企业所承受的最大风险至多是把基金全部赔完而已。
这只是温州金改为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而付诸实践的最新创举之一。
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来破解这“两多两难”,堪称温州金改的核心价值所在。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教授、中国股权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一语中的:金融改革的立足点最终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从这层意义上看,温州金改的终极目标应当是——使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型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全国最低,借贷效率全国最高,专业化程度全国最优!这意味着温州金改必须对现行的融资体系作脱胎换骨式的革故鼎新。
我们欣喜地看到,温州正不懈地为之努力——
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出台鼓励和支持金融业发展改革与创新业绩考核办法,鼓励辖内各银行在信贷规模、授权授信、利率定价、绩效考核、对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等方面对小微企业实施倾斜;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产品与服务;龙湾区在全市首创科技产业化项目贴息贷款,每年财政安排科技项目经费1000万元,以1∶10杠杆比例,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同时,每年斥资100万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交行、广发、温州银行等试水专利质押贷款,已放贷9000多万元,总额占全省的50%。
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温州银行已获准在省内筹建7家小企业信贷专营支行,其中3家落户温州当地,并设立小微企业信贷扶持专项基金。
……
不仅仅是帮助企业获得间接融资,温州还在想方设法辟设直接融资渠道。温州企业一直来对上市融资热情不高,当地政府就主动上门鼓励、推动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为此建立了上市资源后备库,目前已构成了共4批67家拟上市企业的梯队。4月26日,“奥康国际”正式登陆沪市,由此成为温州金改后首家上市的温州企业。
债券融资以前是大企业的“专利”,温州借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之机积极拓展债券融资。7月24日,温州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江南阀门有限公司中小企业私募债成功发行,该债券期限为2年,发行规模5000万元,票面利率9.2%;温州市安居房开发有限公司7年期企业债券成功募集资金12亿元,将全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此外,首笔15亿元中期票据融资也已正式发行……
江南阀门董事长黄作兴告诉我们,单就融资成本而言,中小企业私募债与银行贷款相比并不占优势,但私募债是温州金改过程中难得的机会,不仅拓展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和融资渠道,对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一次提升。“可以说,通过这次发债,江南阀门的财务更为透明、治理结构也更规范,距离上市越来越近了。”黄作兴语气里透着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