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7.74亿
8月温州,热潮涌动。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3个项目集体开工,总投资105.2亿元;瓯江口新区9个产业项目集体开工,投资32.8亿元;温州空港新区13个工业项目集体开工,投资14.8亿元……近日,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在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的同时,更激发温州崛起腾飞的潜力与希望。
强投入,始终是推动温州前进的“主引擎”。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至7月,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7.74亿元,同比增长41.9%,增幅居全省首位;投资总量超过绍兴和嘉兴,居全省第3位。
再投入再发力
高基数上保持高增长
2011年,温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1.52亿元,同比增长89.2%,投资率跃升至52.1%。无论是投资体量、投资增速,还是投资率,均创下历史新高。可想而知,要在高基数上保持高增长,并非易事。
但投资绝不可中途而止。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0亿元,增长30%以上,限额以上投资率55%”的年度目标,全市上下再投入、再发力、再接再厉,全力以赴保持投资高速增长的态势。
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作为投资落地开花的载体,一系列高标准、强投入的大项目纷纷上马,筑起发展新高地。
瓯飞工程、市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联网等244个战略性重点工程项目破难攻坚、全速建设,推动城市环境面貌大改观;市区安置房工程、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工程等593个市级政府投资项目月月亮出进度表,形成“时不我待,创先争优”的积极氛围,成为加大投资的“排头兵”;借着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东风,与金融相结合的产业项目也崭露头角,近日刚刚启动的龙湾区(高新区)科技金融创业园项目,总投资19.97亿元,将重点引进国内外高端科技、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和金融项目。
工业投资节节攀升,特别是从4月份开始,工业投资数额逐月攀升,到6月份实现V形反转,全市累计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166.66亿元,同比增长23.1%。
“优中选优”是工业投资抓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尺。各地千方百计抓投入,齐抓共管优环境,项目工作成效显著。8月22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百亿项目集体开工奠基仪式,33个总投资达105.2亿元的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尤其是27个工业项目,含金量高,总投资达75.7亿元,涵盖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核心产业。
与此同时,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进一步增强了民间投资的信心与热情,撬动民间投资不断扩大规模。上半年,我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达490.31亿元,同比增长3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1.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有形之手”优环境
为加大投资提供“支撑力”
成绩固然喜人,但问题依然存在。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性投资较弱;资金、用地、审批流程等前期工作衔接不畅、卡住投资进度;蜗牛工程、半拉子工程,仍然在拖城市建设的后腿。
在温商回乡投资的多个座谈会上,总会听到不少企业家“倒苦水”。市泵阀行业协会会长黄作兴等多位企业家,都曾不约而同地谈到:温州产业发展平台和环境不如先进地区,再加上一些政府部门存在审批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使得不少企业背井离乡去外地创业。肥水流了外人田,这种现象并不令人乐观。
针对这些问题,各地以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以促进温商回归撬动有效投资、以加快科技创新促使有效投资,以大投入大项目促进大建设大发展,更以政府“有形之手”优化投资环境,拓宽发展空间、搭建公共平台,为加大投资提供“支撑力”。
融资难,是摆在加大投资面前的“第一道坎”。为了给银行与项目之间搭建桥梁,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分别举行多场项目对接会。在近日举行的温州市银项合作推进会上,8家银行与14家项目业主单位进行现场签约,金额达692.6亿元。
上半年,我市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政府性投资项目贷款余额近500亿元,同比增长22%,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关部门还制作“白皮书”,及时向银行业提供政府投资项目具体信息,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与项目业主对接。截至目前,已向全市2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两批十大类336个融资项目,总投资3082亿元。
与此同时,各业主单位也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市城投集团计划通过信托贷款、股权融资、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多种金融创新方式,多管齐下、巧妙组合,强化项目资金保障。
用地难,是另一道坎。我市通过土地清理、海域使用权直通车和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强化投资项目的用地保障。自今年3月以来,我市开展土地开发提速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清理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转而未供土地已清理2.5万亩,供而未用土地已清理2.13万亩,用而未尽土地已完成6106亩。
下半年,温州的投资还将加快步伐,提升质量,进一步振兴实体经济、建设温州大都市、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