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关系需要用心经营

2015-07-21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2226

 

1967年东盟成立以来,中国—东盟关系可谓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冷战对手”到1991年的“对话关系”,从1996年的“全面对话伙伴”到1997年的“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直到2003年确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45年辛苦不寻常。细细品来,中国—东盟关系在不经意间已然达到很高的层次,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典范之一。
  尽管如此,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姻缘”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和分歧。2009 年以来,南海争端再次浮现,东盟的个别成员卷入其中,其原因复杂,既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痛苦嬗变的后坐力,亦有全球金融危机阴影下各国对生存环境和能源资源的极大需求,更不乏各国国内舆论转趋冷峻甚至苛责的因素。迅速变化的世界向中国—东盟这对刚刚走出“蜜月期”的佳侣提出严峻考验,而中国与东盟几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猝然卷入对彼此的重新审视和评价中。当此时,双方看对方的视角都发生微妙变化,先前的优点“似乎不那么可爱”,甚至相互“横挑鼻子竖挑眼”。在东盟看来,中国变得日益强大富饶,但也“似乎变得更加傲慢”;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开始引起部分东盟国家的担心,而中国海外投资模式更成为当地环保组织的热门话题。在中方看来,东盟看待中国的方式和态度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对中国的言行开始变得敏感,无端地怀疑中国的良好初衷,用“放大镜”观察中国的不足,甚至刻意引入外部力量“制衡中国”或“抱团葛中国”。事实上,中国和东盟有识之士都在不断探询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东盟关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说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回顾过去,有利于感悟今天、知晓未来。中国和东盟双方都需拿出睿智和远见,以更加平和、客观的心态看待对方,正确认识各自优劣点,以更加珍惜对方、珍惜当下的心态努力经营好双边关系的未来。对于东盟而言,应注意消除对中国“国强必霸”的误解和担心,应注意克服像西方一样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倾向,同时还应看到,中国在探索人与社会、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创新的意志。同样,中国也应更多地走近东盟、了解东盟、感受东盟,推心置腹地与东盟国家交心、知心、换心,耐心细致地开展民间交流,夯实民间基础,并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真诚态度,适时改进自身与东盟交往的方式方法和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恩恩怨怨是彼此“爱之深、责之切”,双方都希望对方做得更好、变得更好,而面对现实,较易产生心理落差。对此,东盟需要给中国更多的发展时间,而中国也要给东盟更多的调试时间。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和东盟关系虽有坎坷、波折乃至彷徨,但谋共识、求合作、促发展始终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从另一个角度讲,只有经历过风雨,中国—东盟关系才会变得更加坚强。在可预计的将来,我们应当对中国—东盟关系的乐观前景保持应有的信心。
  首先,中国—东盟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双方的经济联系纽带日益变得牢不可破,双方定将寻找到一条优势互补、利益兼顾的共同发展道路。第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南海争议问题上,冲突、争斗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和则两利、斗则两败”,“危机—管控—新的危机—新的管控”是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共同轨迹,走合作开发道路是任何一方都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第三,中国—东盟陆上互联互通和海上互联互通方兴未艾、日益加速,未来将极大地改变东亚传统地缘关系,史无前例地推动中国—东盟社会、人文、基建、网络和规章的全方位融合、连接,最终实现中国与东盟共存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