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话

2015-09-15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4200
温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次方言,亦被民间称瓯语,为中国温州市一带居民所使用,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瓯江片-温州话。
在发音、用词和语法等方面都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和北部吴语也有巨大差异,不能和其它地方的吴语沟通。

广义的温州话也称“瓯语”,指的是所有温州话的集合体,温州市的瓯江下游、飞云江和鳌江流域,以及丽水、台州的部分市镇,可以细分为瑞安话乐清话、虹桥话、平阳话等等。使用人口500万左右。温州话内部差异较大,但能相互沟通。狭义的温州话指的是温州鹿城口音。

分类

温州方言主要有温州话闽南话、蛮话、蛮讲
、翁山话、畲客话、金乡话和蒲门话七种。此外还有南田话、大荆话和罗阳话等丽水市、台州市和福建省等地的方言。
其中温州话、金乡话、蒲门话属吴语,蛮话朝吴语的方向发展;闽南话、蛮讲属闽方言;畲客话即客家话

瓯语

瓯语是温州方言里最强势的一种方言,分布在瓯江下游、飞云江
温州话温州话
和鳌江流域。其中以温州市区和永嘉县最纯,瑞安和文成基本上讲瓯语,乐清清江以南海积平原、平阳鳌江下游、苍南小部、泰顺的百丈也讲瓯语。洞头县说瓯语的有大门、鹿西、三盘、元觉、霓屿等,泰顺县只有百丈口镇说文成瓯语,此外还有青田温溪万山等地和玉环的坎门、陈屿一角,说温州话的人口约500多万。
瓯语有吴语的共同特点,1987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科学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将其列为吴语瓯江片。瓯语内部一致性比较强,各地能相互通语,但也有一些差异,大致上可以以瓯海和瑞安为界分为南北两区。

闽南语

闽南话的人口大抵是明清之交的泉漳移民,他们主要分布在温州南部,此外还向浙北长兴安吉临安、德清及江苏宜兴、金坛、句容等地移民,并一直分布到皖南广德宁国郎溪芜湖东部、江西的上饶玉山广丰等县境内及福建浦城北部边境。他们常自称“温州人”,实际不说温州话而说浙南闽语。这些移民中有的是跟浙江的官话移民一样,是太平军战后清招垦被兵燹抛荒的土地时迁移去的。
通行在温州地区的闽南话,当地人多叫“福建话”。主要分布在苍南县中、西、南部,平阳县的鳌江中上游山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泰顺县境的东北角,文成县境的东南角,洞头本岛与南角的部分乡村。此外,玉环、景宁也有讲闽语的。为了区别于福建南部的闽南语,我们把上述地区的闽南话统称为“浙南闽语”。
据统计,温州地区说闽南话的总共约150万人。

蛮话

蛮话是温州市苍南县的土著方言,由古汉语和百越语混合形成,与古瓯语(温州话)是同源。后来受到其他汉语方言的影响形成了今天的蛮话。蛮话的归属仍存在争议,汉语方言图将蛮话归到闽东语里。蛮话主要分布在苍南的东部沿海地区,使用人口27万人左右。

蛮讲

蛮讲是温州市泰顺县的土著方言,由古汉语和百越语混合形成,使用人口18万左右。蛮讲分布在泰顺县的中、南、西部地区。蛮讲和福建寿宁话连成一片,属于闽东话系统,保留着闽语的许多特点。
蛮话和蛮讲曾经是同一种方言,后来发展的方向不一样。蛮讲发展缓慢,演变后归属于闽东语。蛮话受瓯语影响大,朝吴语方向发展。(瓯语受吴语影响大,演变成了吴语的一种。

翁山话

翁山话是温州市泰顺县的土著方言,属吴语在浙南地区的最末端,介于温州话和丽水话之间,目前有5万人左右使用这一独特的方言。

畲客话

畲客话,畲族使用的汉语方言客家话。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浙江境内的畲族都是用客家话。畲客话分布在苍南、泰顺、文成、平阳等畲族居住区,说畲客话的共有15万人左右。
畲族的居住方式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由于周围大多说浙南闽语、瓯语或蛮话,因此,外出时多用邻近方言,但回到家里或本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要用畲话。从前畲族还禁止与外族人通婚,畲话因而保持着许多原始的特点。
畲客话声调6个。

金乡话

苍南县闽语区中有两个吴语方言岛,一是金乡镇,一是蒲门城。
金乡为浙南沿海的军事重镇,称之为“瓯郡之边疆,昆阳之要隘”。相传远古时代今金乡地域还没在海水里,大约在唐朝末年这里才出现滨海半岛。明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为抵御倭寇侵扰,诏令信国公汤和筑沿海城寨,二十年(1387)二月,设立金乡卫,辖蒲门、壮士、沙园等千户所,迄今已近六百年。金乡话就是当时驻城御倭官兵流传下来和话。由于当时驻城御倭官兵主要来自浙江北部和苏南皖南,他们长期留守,并且繁衍后代,金乡话成为一个北部吴语夹杂官话成分的混合型的方言岛。它既具有北部吴语的一些特点,也在某些方面接近北方话,是官话与吴语的混合语。但他们长期处在吴语的包围之中。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大量的福建移民进入浙南地区,他们又处于闽旅顺的包围之中,介于蛮话区与闽南话区之间。现今金乡人说的金乡话,带有明显的官话词汇和北吴口音,并带有蛮话和闽南话的某些特点。金乡话内部没有分歧。金乡话可算是典型的方言岛,使用人口大约有3万左右。
蒲壮所城位于苍南县蒲城乡境内,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明代抗倭名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壮所城方圆不过里许,城外人说闽南话,而城内约8千人不管是老人或小孩,都操一种祖宗传下来的、外人听不懂的方言——城里话,这种话与其他东瓯片各点温州话不同,自有特色。蒲壮方言堪称蒲门文化一奇,它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经历了几百年历史,既不属于闽南话,又不属于瓯语,成为一种独特的方言。这种情况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蒲城历史上是兵家重城,戍守的将士主要来自浙北和苏南,以及闽南人后裔,各地方言在些经过交汇融合,才形成蒲壮所城里特殊的方言。
此外,在东瓯片以南的闽语区中还有好些地方是双方言区,如平阳水头镇,既说闽南话,也说吴语东瓯片的水头话。苍南县样样俱全,是温州地区方言最复杂的一个县。在苍南、平阳等县有许多地方,往往几种不同的话区交错在一起。为了交际需要,许多人不得不学会两种方言,还有的人会说三种或四种话。因此,在这些地区就形成“双方言”或“多方言”并举的局面,这是温州地区在语言方面呈现的一种独特景观。

其它

此外,泰顺还有罗阳话,通行面不大。泰顺方言是近丽水而远温州的。那是因为明景泰三年设置时,====组织处州人移入,光绪《泰顺分疆录》载:“附郭设县时安插括人最多,至今方言语犹近丽水、松、遂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