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1

最后的“女儿国”彩云之南纳西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2015-09-21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3601

纳西族是民居彩云之南的古老羌人的一支,曾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生活,现在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总人口有30万人,其中一部分纳西族人自称为“摩梭人”,这就是有着奇异、浪漫的“阿注”婚姻的纳西人,他们传承着古老的婚姻家庭生活,直到今天仍保留着母系制遗俗,是地球上最后的“女儿国”,以自称为“摩梭人”的云南永宁县纳西族人最具典型性。


在“摩梭人”的家庭结构中,妇女地位显赫,家长由辈分高的妇女担任,掌管全家的生产、生活,她还是家庭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家庭的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也依母系原则继承。与这种母系家庭相适应的婚姻制度,被称为“阿注婚”。

 纳西女子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服饰寓意为“披星戴月”。在纳西话时“阿注”意为“朋友”、“伴侣”的意思,这种“阿注”婚姻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纳西青年一般在18岁左右即可自由建立“阿注”关系。凡属不同母系血缘的青年男女在劳动或节庆等场合互相中意以后,就预约时间、暗号。男方如约去女方处,并脱下鞋子放在门口,表示该屋已有男人。有人称此为“翻木楼子”,即临时“阿注”。有的“阿注”婚姻会随感情加深而实行公开走婚。

由于他们分别在两个家庭里生产、生活,所以男子要在夜幕降临后才去女家访宿,次日清晨又匆匆返回母家。男女建立“阿注”关系的时间,长的几年、几十年,短的只有一两年,或者更短,甚至是临时、偶然的结合。纳西人青年时期大多结交短期“阿注”。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注”关系逐步稳定下来,多数有长期的、固定的“阿注”,同时还结交临时“阿注”,也有少数人一生只有一个长期“阿注”的。同居所生的子女,姓母亲姓氏,并归母亲家庭抚养,舅舅们承担起教养其姐妹们的子女的责任,尽“父亲”的义务。由于这种婚姻家庭没有经济等方面的必然联系,所以男女双方的离异十分自由,而离异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女性手里。只要女方拒绝男子来访或男子停止访宿,女方把男方的物品搬出去,男方便知趣地离开,而很少发生纠缠、争斗,“阿注婚”便宣告结束。我们从纳西人的“阿注婚”中不难感受到其先民们纯朴的感情,古老的人际关系如同遗传密码一样稳定在婚姻风俗之中。纳西人的婚礼似乎在他们的生活中并非是什么大事情,但他们对于成年礼却极为重视,其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礼仪也很有趣。

      摩梭女子的成年礼:纳西人隆重的成年礼纳西人孩子长到13岁时,家里人就要为孩子举行隆重的成年礼,女孩的叫“穿裙礼”,男孩的叫“穿裤礼”。因为没举行成年礼之前,他们通常只穿麻织的长衫,而不穿裙子和裤子。纳西人的成年礼要在自家的“母房”里举行。纳西人一家一个大院子,“母房”其实就是大院子的正房,正房里立着两根柱子,左为男柱,右为女柱。这两根柱子其实是同一棵树,树的上节作男柱,树的下节作女柱。纳西人举行成年礼时,男孩必须站在男柱旁举行仪式,女孩必须站在女柱旁举行仪式。

 云南丽江跳鼓舞的东巴祭司女孩的成年礼“穿裙礼”举行时,异常隆重,整个家族都要参加。举行成年礼的女孩儿双脚踩在猪膘肉和盛满稻谷的竹箩上,手上还握有串珠、耳环、麻纱等,以示成年后吃穿无忧、手巧能织,生活幸福。隆重的成年礼首先从手捧裙子的祖母开始,她把裙子在女柱上挂一挂,表示家门又有了顶梁柱,再往房门上摔打几下,以示打掉了不洁和邪秽,并向孩子祝福。随后,母亲为女儿脱去旧的麻布长衫,为她穿上新上衣和美丽的百榴裙,系上绣有花卉图案的腰带。待女孩穿上新裙子后,纳西人的巫师东巴要为她向祖先神灵祈福,并把一根吉祥的羊毛绳拴系在女孩儿的颈脖上。当仪式结束时,再将这根羊毛绳挂于神龛的木棍上。

纳西人认为,羊毛绳能拴住即将成年的孩子们的性命。同时,羊毛绳是羊的象征,这是要她永远不忘以游牧、放羊为生的纳西人祖先。穿上新裙子的女孩还要给狗喂食并说:“狗能活60岁,人只能活13岁,咱们换个岁数,我才能长命百岁。”纳西男孩的“穿裤礼”也很热闹,一开始也要脚踩稻谷和猪膘肉,只不过纳西男孩手中拿的是钱币和尖刀,以示他从此吃穿不愁,善于聚财并英勇善战。仪式通常由舅舅来主持完成。纳西男孩穿上象征成年的裤子后,长辈和亲友们要分别向他赠送礼物,而男孩也要分别向祖先牌位、锅庄神、灶神和父母长辈叩头致谢,然后就静听纳西巫师东巴念诵祖谱,最后还要跟着唱祝福歌。
      
音乐的活化石——纳西古乐纳西人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化纳西族男女举行成年礼时,都少不了巫师(纳西语称为“东巴”)的参与,可见“东巴”在纳西人心中的位置。实际上纳西族人普遍信仰东巴教,它是纳西族原有的一种巫教,属于多神教,经考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宣扬“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东巴教对纳西族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结晶,囊括了宗教、天文、地理、历史、医药、畜牧、家庭、饮食、生活、民族关系、风土人情等诸多内容,是了解认识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属图画象形文字,用简单笔划把事、物、意的轮廓勾勒出来,书写出的句子就像一幅幅充满提示的图画,无固定的读法,所以即使会说纳西语,又认得象形字,也依然不能读懂经文。只有从小拜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口诵经文。教徒“东巴”,也有“智者”的意思,往往集巫、医、学、艺、匠等于一身,是纳西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纳西族是民居彩云之南的古老羌人的一支,曾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生活,现在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总人口有30万人,其中一部分纳西族人自称为“摩梭人”,这就是有着奇异、浪漫的“阿注”婚姻的纳西人,他们传承着古老的婚姻家庭生活,直到今天仍保留着母系制遗俗,是地球上最后的“女儿国”,以自称为“摩梭人”的云南永宁县纳西族人最具典型性。


在“摩梭人”的家庭结构中,妇女地位显赫,家长由辈分高的妇女担任,掌管全家的生产、生活,她还是家庭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家庭的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也依母系原则继承。与这种母系家庭相适应的婚姻制度,被称为“阿注婚”。

 纳西女子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服饰寓意为“披星戴月”。在纳西话时“阿注”意为“朋友”、“伴侣”的意思,这种“阿注”婚姻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纳西青年一般在18岁左右即可自由建立“阿注”关系。凡属不同母系血缘的青年男女在劳动或节庆等场合互相中意以后,就预约时间、暗号。男方如约去女方处,并脱下鞋子放在门口,表示该屋已有男人。有人称此为“翻木楼子”,即临时“阿注”。有的“阿注”婚姻会随感情加深而实行公开走婚。

由于他们分别在两个家庭里生产、生活,所以男子要在夜幕降临后才去女家访宿,次日清晨又匆匆返回母家。男女建立“阿注”关系的时间,长的几年、几十年,短的只有一两年,或者更短,甚至是临时、偶然的结合。纳西人青年时期大多结交短期“阿注”。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注”关系逐步稳定下来,多数有长期的、固定的“阿注”,同时还结交临时“阿注”,也有少数人一生只有一个长期“阿注”的。同居所生的子女,姓母亲姓氏,并归母亲家庭抚养,舅舅们承担起教养其姐妹们的子女的责任,尽“父亲”的义务。由于这种婚姻家庭没有经济等方面的必然联系,所以男女双方的离异十分自由,而离异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女性手里。只要女方拒绝男子来访或男子停止访宿,女方把男方的物品搬出去,男方便知趣地离开,而很少发生纠缠、争斗,“阿注婚”便宣告结束。我们从纳西人的“阿注婚”中不难感受到其先民们纯朴的感情,古老的人际关系如同遗传密码一样稳定在婚姻风俗之中。纳西人的婚礼似乎在他们的生活中并非是什么大事情,但他们对于成年礼却极为重视,其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礼仪也很有趣。

      摩梭女子的成年礼:纳西人隆重的成年礼纳西人孩子长到13岁时,家里人就要为孩子举行隆重的成年礼,女孩的叫“穿裙礼”,男孩的叫“穿裤礼”。因为没举行成年礼之前,他们通常只穿麻织的长衫,而不穿裙子和裤子。纳西人的成年礼要在自家的“母房”里举行。纳西人一家一个大院子,“母房”其实就是大院子的正房,正房里立着两根柱子,左为男柱,右为女柱。这两根柱子其实是同一棵树,树的上节作男柱,树的下节作女柱。纳西人举行成年礼时,男孩必须站在男柱旁举行仪式,女孩必须站在女柱旁举行仪式。

 云南丽江跳鼓舞的东巴祭司女孩的成年礼“穿裙礼”举行时,异常隆重,整个家族都要参加。举行成年礼的女孩儿双脚踩在猪膘肉和盛满稻谷的竹箩上,手上还握有串珠、耳环、麻纱等,以示成年后吃穿无忧、手巧能织,生活幸福。隆重的成年礼首先从手捧裙子的祖母开始,她把裙子在女柱上挂一挂,表示家门又有了顶梁柱,再往房门上摔打几下,以示打掉了不洁和邪秽,并向孩子祝福。随后,母亲为女儿脱去旧的麻布长衫,为她穿上新上衣和美丽的百榴裙,系上绣有花卉图案的腰带。待女孩穿上新裙子后,纳西人的巫师东巴要为她向祖先神灵祈福,并把一根吉祥的羊毛绳拴系在女孩儿的颈脖上。当仪式结束时,再将这根羊毛绳挂于神龛的木棍上。

纳西人认为,羊毛绳能拴住即将成年的孩子们的性命。同时,羊毛绳是羊的象征,这是要她永远不忘以游牧、放羊为生的纳西人祖先。穿上新裙子的女孩还要给狗喂食并说:“狗能活60岁,人只能活13岁,咱们换个岁数,我才能长命百岁。”纳西男孩的“穿裤礼”也很热闹,一开始也要脚踩稻谷和猪膘肉,只不过纳西男孩手中拿的是钱币和尖刀,以示他从此吃穿不愁,善于聚财并英勇善战。仪式通常由舅舅来主持完成。纳西男孩穿上象征成年的裤子后,长辈和亲友们要分别向他赠送礼物,而男孩也要分别向祖先牌位、锅庄神、灶神和父母长辈叩头致谢,然后就静听纳西巫师东巴念诵祖谱,最后还要跟着唱祝福歌。
      
音乐的活化石——纳西古乐纳西人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化纳西族男女举行成年礼时,都少不了巫师(纳西语称为“东巴”)的参与,可见“东巴”在纳西人心中的位置。实际上纳西族人普遍信仰东巴教,它是纳西族原有的一种巫教,属于多神教,经考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宣扬“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东巴教对纳西族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结晶,囊括了宗教、天文、地理、历史、医药、畜牧、家庭、饮食、生活、民族关系、风土人情等诸多内容,是了解认识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属图画象形文字,用简单笔划把事、物、意的轮廓勾勒出来,书写出的句子就像一幅幅充满提示的图画,无固定的读法,所以即使会说纳西语,又认得象形字,也依然不能读懂经文。只有从小拜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口诵经文。教徒“东巴”,也有“智者”的意思,往往集巫、医、学、艺、匠等于一身,是纳西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