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燕子洞
位于古城建水东面30公里的群山之中。以它独特的景色,瑰丽的风采,吸引着无数游人
燕子洞紧靠鸡街至建水的公路旁。洞前古木参天,绿荫铺地,石芽丛生,石骨磷峋。“到山不知门何处,洞口白云自吞吐。”这是古人对洞口风光的描述,至今仍保留过去的风貌。沿着新修的水泥石阶,经过林木前缀的小道宛转前行,便可到达燕子洞的入口。洞似大厅,四面透光,宽敞明亮。洞壁上刻有“境绝人寰”,“胜景无双”,“灵谷涵春”等题词。其中“洞锁三天”四字颇有奇趣。千百万年的漫长岁月里,地下水、雨水的溶蚀,使这里的石灰岩产生了奇异的变化,洞内不仅曲折幽深,奇幻美观;而且洞中有洞,天外有天;站在洞中三个不同的地点,可以看见三块不同形状的天。故谓之“洞锁三天”。
步入洞内,只见彩塑的丈八观音,端坐在路旁石龛之上,体态自然,衣纹流畅,神采奕奕,面容端庄。站在此处回首洞口:一棵苍劲古虬的万年青树依石而上,树的顶端为嶙峋的巨石所环绕,露出古木掩映下的第一天。再往下行,左右岩壁扩开,光线逐渐明亮,岩壁对峙的上空,露出块狭长的天,浑雅恬适,独具一格,这是第二天。继续向前走,一道石壁挡住去路,壁上刻满了“灵谷涌春”。“胜景无双”、“天地同流”之类的前人题词;壁下一扇方形小门,宛似天开;进入小门,又别有景观,一条狭窄的小径沿着壁缝向前伸延。小径右边的石壁上,两个半人高的天然圆形小洞,玲珑剔透,奇幻通幽。左边是几道天然屏障,如神工鬼斧,巧镂精雕。游人至此,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转过屏障,眼界豁然开朗,无边的天际,缕缕白云飘浮,近处一字形的一排阁楼,名叫观景楼。三“天”之景,以此最为壮观。
观景楼依石壁而造,如西蜀栈道,奇巧、艰险。观景楼,曾几经修葺。新修后的观景楼,朱檐碧瓦,画栋雕梁,画幅多以动物花草以及历史故事为题材,采用写意笔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楼台之中设有茶室、小卖部,游人可一面在此静坐休息,一面观赏周围风光。如果凭栏俯瞰,只见几十米深的危谷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像是抖动着的一条银链,缓缓从远方流来,进入斜对面一个巨大深造的洞中,发出爆爆的响声。洞的顶端,悬挂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钟乳石:有的壮丽如倒挂的宝塔,似接非接,若断若续;有的秀拔如孤峰峭壁,突兀峰峻,跌宕多姿;有的艳丽如朵朵石莲挺秀,傲视群芳。洞上边的悬岩侧壁上,无数石穴密如蛛网,成千上万的岩燕,结巢其上。每当春夏之间,千万只燕子进入洞内,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群燕翻飞,如箭穿梭,忽高忽低,来往不绝。一会儿凌空展翅,直插云天;一忽儿翻个跟斗,掠过河面,轻捷戏水;一会儿打个转身,又重回洞内。变幻倏忽,千姿百态。特有的呢哺鸣叫之声,响彻山谷,与洞内流水发出的共鸣声,汇成一曲独特的交响乐。“百万燕呼肥水战,一条浪吼浙江潮。”前人的诗句,颇能切中此间情景。每年,人们都要从这些绝壁上采集为数可观的燕窝,作为滋补佳品。
从观景楼下来,下临河底,脱下鞋袜,卷起裤腿,顺着小河钻入洞中去寻胜探幽。洞内湍流击石,碧波涌起,钟乳石的精萃大部分在这里汇集,或聚或散,或起或伏,有的洁白如雪,有的推操如霞,相互辉映,妙趣横生。越往前走,景色越绮丽。洞内半里许,燕声仍不绝于耳,洞顶上可看到稀稀疏疏呈碗形的燕窝。随着洞穴的伸延,燕子渐渐减少。
燕子洞,地处偏僻,古代游人甚少。直到乾隆年间,清庭主副都御史博为拧告老归里,在附近的双镜村小住,与亲友至洞内饮酒作赋,感叹于“探胜半天,得此奇观”,便在洞口兴建寺院楼阁,从山腰劈岩,修栈道,于河岸植桃柳,使燕子洞渐成一方名胜,游览者与日俱增。现有公路和铁路从附近通过,交通方便,游人倍增。
交通:
可乘昆明汽车客运站至建水的长途汽车,行车220公里,票价42.5元,约需4小时,然后再从建水转车去燕子洞,建水县城每天都有燕子洞专线旅游车往返,来回8元。如果是从文山普者黑景区到建水,途中会经过燕子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