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我们温商该有一套新思维模式

2016-05-26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3149

  近段时间,上海温州商会副会长、上海市杨浦区政协常委、鹿骋企业集团董事长陈平正忙于出两本新书,一本关于企业发展与金融,一本关于为人处世之道。此前,她已出版《成就与梦想——温州民企创业文化思考》、《温州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研究》,颇受好评。

  这位曾获“中国公益大使”、“中国百名杰出女性企业家”、“上海钢贸十大风云人物”、“改革开放30年在外风云温商30人”等诸多殊荣的博士温商有着怎样的传奇?

  

  深知“游戏规则”偏立“新规则”

  每个行业都有“游戏规则”,钢铁行业亦不例外。

  1997年底,陈平创办上海鹿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简称“鹿骋”)前,曾从事教育、法律等工作,后在温州华昌集团公司任总经理助理、驻上海代表,参与了一些基建设计和采购钢材的事务,并与钢铁业人士熟识。那时,她发现钢铁贸易利润可观的同时也存在“货款拖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没有生意是无风险的,就看你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陈平调研、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决定创业后无论如何都要让现金流有计划地运转,“如果客户不能承诺并做到及时支付货款,那这单生意宁愿不做。”

  这种与当时主要的“游戏规则”不同的做法,一开始就引来不少同行的非议。不过,她没有动摇,并喊出“适应我们的客户才是上帝”。

  她敢于坚持这么做,还在于创业初期有与台湾最赚钱公司“台塑”、大陆第一钢铁公司“宝钢”两大客户“过招”的经历。当时台塑在上海的公司,要采购她公司的一批钢材,但提了不少服务要求,如必须对产品做科学分析,提供质保书上的负载量等。鹿骋一些高管提出,这么麻烦的客户,不如不做。但陈平决定与这种国际性大公司合作,因为可以从中提炼经营管理经验。

  这次,她适应了台塑,并发现这套流程挺科学,便对自己公司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改善。不久,她跟宝钢谈合作时,让宝钢适应了鹿骋。

  那时,陈平认为宝钢支付货款慢、收货验货效率也不高,于是提出宝钢要按照鹿骋的销售服务流程走。不过,宝钢的一个经理表示,“你不做就算了。”但该经理没想到,陈平果真不做了。也许是该经理出于好奇,一家民营企业怎么敢跟他们叫板,便又主动找上门。

  陈平阐释了鹿骋能给宝钢带来更多服务与效益:货在车上的时候,就贴条形码标识,宝钢工作人员用远红外线一扫,即可马上入库,而库位也可马上设定,同时进货信息方便入宝钢局域网。这样可改变宝钢以往的供货商“啪”放下货物就走的入库模式,为宝钢节约大量时间、人工等成本。

  宝钢为陈平的真诚与周到服务所感动,与台塑等企业一样,成为鹿骋的“铁杆合作企业”。陈平也被誉为业界“铿锵玫瑰”。她到现在依然坚信,行业要立一个新规矩,只要合乎情理,敢于去突破,就不是难事。

  “我一家企业的成功不是成功”

  鹿骋从一家年销售额1000万元的小公司发展为销售额16多亿元的“全国百强钢材营销企业”,集加工、贸易、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化集团公司,只用了七八年时间。而难得的是,陈平一直践行“我一家企业的成功不是成功”,助推行业的整体进步,彼此共赢。

  她于2002年首次开发了电子商务销售系统,使行业成本和销售价格在全国范围内高度透明,并在钢贸行业中公开自己的库存,客户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了解真实的信息。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此逐步化解。

  她在行业内提出“懒汉哲学”并付之于行动。她建起钢铁加工中心,引进世界一流的德国西门子机械电器,对客户所需的钢板产品进行“粗加工”,以此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一商业行为,犹如客户需要的是制造凳子的木材,供应商却提供了已经加工成形的面板、凳脚,甚至榫头,久而久之,客户就产生了依赖性,把供应商纳入到战略合作伙伴中。

  而为满足钢材流通企业营销人员的需求,她还投入19万元以公司名义邀请业界专家,编写了70余万字的《钢材营销实务》。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钢材经营及钢材市场信息的大型工具书,第一次印刷出版5000册,就全部售罄,各大钢厂也人手一本,并被上海、温州等多家图书馆收藏,也被多所大学列为工商管理类教科书。

  钢贸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为解决行业融资难问题,在“马钢”的支持下,她与包括上海四大银行及各商业银行、支行、分行分理处等80多家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并请原金属司司长从北京向中信银行总部解释此项业务的互惠要点,以赢得中信总行支持,终于在中信银行四平支行创立了钢厂、钢铁贸易商、银行三家互相合作的“厂、商、银汇兑业务”。各界对陈平此举赞不绝口。她却淡然地说:这是钢厂对贸易商的爱护和支持,是银行重于创新的结果,我只是做了简单的沟通而已。

  这些年,她还创办了上海麦杰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杨浦盛瑞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德瑞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也是想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人成功,实现“成人达己,成己为人”的心愿。

  “咖啡故事”背后的“文化梦想”

  2007年春节前,时任温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的邵占维走访上海温州商会,听取在沪及周边城市温籍企业家的意见。座谈会上,陈平所讲的一则“咖啡故事”让他念念不忘:

  “大家知道星巴克吗?显然都知道,星巴克是世界知名企业。但是大家未必知道尼路,那是一家苦心经营的与星巴克类似的企业,一杯咖啡卖50元。一杯咖啡值那么多钱吗?似乎不值。但在那样一种营造出高雅氛围的地方,面对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服务,你或许就会认为50元一杯的咖啡是物有所值,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尼路的生意还相当红火。”

  陈平想表达的意思是,温州企业要向尼路学习,注重企业及产品、服务的文化内涵。而这不是她一时的想法,此前她在澳门科技大学师从赵曙明教授攻读工商管理博士,所做的学位论文就是关于“温州区域经济和温州民营企业发展”,并在导师鼓励下写《成就与梦想——温州民企创业文化思考》一书。

  她很懂得生活。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眼里,是一个贤妻良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她的朋友就对她的拿手好菜“甲鱼汤”等回味不已。

  她对学习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渴望与喜悦。她大专学了汉语言文学,后又考了法律本科,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了MBA。而早在1992年,中国鲜有人知道计算机的时候,她就出于好奇到温州大学学了“DOS”程序操作、上国际互联网等。她也爱逛街爱时尚,即使出差在外,忙好工作后做得最多的还是到宾馆看书或写作。

  在温商的圈子里,她朋友很多,并经常走访企业。她要通过学术理论研究、调查与自身实践,倡导温商丢弃陈旧思想观念和落后管理手段,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培养起更新的思维模式,在经营理念、品牌塑造、核心竞争力打造、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特别是进行文化的提炼与积淀,从而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访谈

  多一些“万宝龙”,

  多一些规范

  记者:您对当前温州的经济金融形势怎么看?

  陈平:最近网上一直在说,到底是温州救中国,还是中国救温州?其实,温州此次危机映照了一个全国的现象。温州是一个“点”的爆发,这个点的爆发就是会引起“面”的连锁反应,所以必须重视。外面传说温州实体产业崩溃了,其实情况不是这样!真正的“崩溃”是大家把实体的资金盲目转移到一些非实体上面。

  

  记者:原先做鞋服、电器等传统产业的温商,出路在哪里?

  陈平:传统产业依然可以是朝阳产业。只要企业掌门人有国际视野和更新的思维模式,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论是管理、营销网络建设、科技还是品牌等方面的,努力提升自己的产品附加值,并为企业及产品、服务注入文化内涵。你看这款“万宝龙”的笔套,就比巴掌大点儿的皮,原材料也就几十元吧,但卖到了5000元,而且销量还不错。

  

  记者:您认为温州的创业环境还需在哪些方面改善?

  陈平:在上海创业初期,我们就在短时间内接到了不少单子,而且几乎全都是上海的重点工程。因为上海有一个非常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运作环境,规范、严谨,一切都是按照市场的秩序操作。

  温州还需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更多高效服务、扶持措施,希望别再出现盖一个章还要拖拖拉拉的情况。你看我公司谐音“鹿城”的名称“鹿骋”,就该知道我对家乡有多眷恋,在此也祝愿家乡越来越好。

  

  记者:您从去年以来从事小额贷款和股权投资等,试水金融行业,而温州正开启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您有什么建议吗?温商投身金融行业,先要做好哪些方面,未来还要做好哪些方面?

  陈平:两个字“规范”。不规范的操作会带来巨大的“成本”。这次温州产业链、金融链出现问题,主因之一就是不规范、监管不严。像我在上海做“小贷”,请的是职业经理人,把几个亿的资本金交给他,依然感觉踏实。因为有严格的运作、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