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1

温州鼓词

2016-06-22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3113


温州鼓词,俗称唱词,源于瑞安,演唱以瑞安方言为标准音。鼓词于明代由当代民间曲调发展而成,较多保留南戏特点,特别是温州乱弹的声腔和传统曲目故事。“鼓词”由“平词”、“大词”、“门头词”之分。“平词”是平时演唱的曲目;“大词”是指鼓词中特有的《香山》和《南游》两曲目。

鼓词历代相传,因多系瞽者以此为业,亦称“盲词”。鼓词演唱开始曾和民间迷信习俗结合在一起,常到娘娘庙唱大词,俗称“娘娘词”。唱陈十四捉妖事,可以连续唱七八个晚上。唱时高燃香烛,庙柱上缠有纸制大白蛇,当唱到最后时,要挥刀斩断并焚烧之。有诗云:“唱大词,唱大词,九月菊花开几枝,广应宫里香事盛,十四娘娘闪灵旗。一台二瞽,踞高座,互讲事迹成天神,旁边一鼓响叮咚,盲语俚语座生风。”郭钟岳《瓯江竹枝词》也写道:“呼邻结伴去烧香,迎庙高台对夕阳。锦绣一丛齐坐听,盲词村鼓唱娘娘。”平时都在城乡街巷流动演唱,尤其在夏夜乘凉时,人们多集资邀艺人演唱,有通宵达旦者。有诗云:“风髫袅袅原来想,艳说荆钗枉断肠。三十六坊明月静,无人解说蔡中郎。”夏夜街头,喜唱盲词,敲击伴唱。后又把牛筋缚在小板凳凳脚上敲着演唱,直到清光绪中叶,才创造了牛筋琴,即将十多根牛筋,用螺丝固定在一块两尺多长的梧桐木做成的琴板上,再用竹码排定音阶,奏时用小竹筷敲击,其音圆浑、稳厚,别有风味。现在艺人演唱时,左手执拍板,右手敲辩鼓和牛筋琴,外加小竹梆,有时还动用大锣大鼓,用方言演唱民间故事和长篇历史说部,曲调质朴而动听。音语言不同,唱法有南派、北派之分。前者比较细腻、柔软,后者比较粗犷、古老。说唱俱全,以唱为主,长于抒情,善于叙事,曲文易懂,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语汇,反映生活真实,题材大都为家庭婚姻、爱情故事和描写忠奸斗争的历史小说。曲本的文字结构基本是七字句,有时也运用五字句及叠板等形式,其文体一般由韵文、道白相间而成。其唱词讲究押韵,音节谐和,保持了民间演唱文学的特色。

2006年,温州鼓词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