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万字雄文,讲透民间投资问题

2016-08-15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2876

 来源:金融行业网 作者:夏宝龙


     今年民间投资断崖式暴跌,究竟怎么样才能搞活民营经济?在今年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本文选取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此前针对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的深度讲话,讲透了与之相关的问题,十分值得我们认真研读。

一、思考和回答四个够不够的问题!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发展。只有认识到位、思想统一,才能凝心聚力、共推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和省委、省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首先要认真思考和回答四个够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1、我们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在浙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认识得够不够?

    浙商及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路者,对浙江发展举足轻重。无论是在2008年全省民营企业家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还是在2010年的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和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我都用三句话来概括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一是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崛起,使世人重新认识了浙江;二是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崛起,提升了浙江人的影响力;三是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崛起,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生产总值、60%左右的外贸出口、50%左右的税收和解决了90%以上的社会就业。特别可贵的是,遍布全球1000多万浙商,用生动实践锤炼了踏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四千精神,开创了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浙商作风,塑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创新的浙商品格,树立了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勇担责任的浙商形象,积淀了义利双行、工商皆本的浙商文化。这已经成为我们浙江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为此,全省上下要形成这样的共识:过去浙江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今后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前列,还是要靠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

2、我们对浙商成长及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研究得够不够?

    改革开放33年来,广大浙商站在时代进步前列,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从百工之乡走向产业报国,从鸡毛换糖走向国际贸易,从家庭工厂走向现代企业,从草根老板走向企业家。在这波澜壮阔的创业创新发展实践中,我省民营经济已经成功跨越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大解放的时期;二是以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大发展的时期;三是以2004年国务院实施非公经济36和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新飞跃的时期。

    广大浙商和民营企业一路披荆斩棘,身处顺境不自满,遇到困难不气馁,既有抢抓机遇、分享成功的喜悦,比如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等时代机遇;更多的是历经磨难、愈挫愈勇的坚韧,比如成功抵御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严重冲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浙商成长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民营经济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尤其是以下四个方面值得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是解放思想为先。浙商和民营经济发展源于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一次,民营经济发展一轮。下一阶段,民营经济要大发展大提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和落实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科学论断,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是制度环境为要。制度环境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浙商成长和民营经济发展得益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下一步的大发展大提升还要大力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障碍和准入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努力创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

三是优化服务为重。服务决定发展成效。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始终把服务企业和服务基层,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如果没有政府尽心尽力的服务,也就没有浙江民营经济的今天。要把继续坚持服务浙商作为感召浙商的重中之重,急基层企业之急,想基层企业之想,努力让民营企业经济上有效益、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

四是创业创新为本。创业创新是浙江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浙商最优秀的品质,也是浙江精神的核心。没有全省人民的创业创新,也就没有富民强省。今后要更加尊重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负责任的态度践行两创总战略,努力开创富民强省的新伟业。没有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就没有民营经济的明天,也就没有浙江经济的美好未来。今天,我们已经站在新的起跑
线上,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全省上下要顺势应时,加快推动民营经济进入大转型大提升的新阶段,努力开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3、我们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的实践支持得够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非公经济的决策部署,从五个放四个不限,到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再到促进民营经济新飞跃等政策出台实施,努力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果没有中央的英明领导和正确决策,没有与时俱进的政策举措,就不会有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这些年,浙商已经成为兄弟省市的香饽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省内看,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和税收的占比在下降。过去,我们想方设法四处招商、而忽视了自己的浙商。造成灯下黑的原因有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有关部门工作没有到位,服务不够,支持不够。要常扪心自问:我们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没有到位,审批环节是不是太多、审批时间是不是太长?我们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力度够不够大,措施有没有落到实处?我们的服务够不够细致,门会不会难进,脸会不会难看?为此,我们适时召开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和全省民营经济大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36等重大举措,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出台实施一批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与央企、省属企业、外企开展战略合作,努力谋求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4、我们对浙商及民营经济的温暖关爱给予得够不够?

    感召浙商,的政策支持很重要,的温暖关爱必不可少。省政府研究室对省外浙商情况做了调研,也有一些在外浙商也给我写信,反映了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很多浙商都讲,浙江是浙商的坚强靠山浙江好,浙商才好,倍感自豪乡音不改,故土难舍;年纪越大,越想回家谁不想回家?谁都想回家家乡叫我们回家,我们内心也想回家,回家是百分百的有的浙商认为,最需要的不是特殊优待,也不是优惠政策,而是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服务。这些都体现了浙商浙江的荣辱与共、兴衰与共,体现了浙商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强烈心愿。这些年,各地各部门尽心尽力服务浙商,成绩显著。但也有浙商坦言,也许是浙商太多,浙江对在外浙商没有特殊的感情,公事公办。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兴商的浓厚氛围,既要以更宽广的胸怀鼓励浙商走向世界,创业创新闯天下,更要用诚挚的真情感召浙商、服务浙商,使之扎根浙江、反哺家乡,合心合力强浙江。常人讲感情,浙商重乡情。我相信,只要我们工作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关爱到位,哪怕省外有更优惠的政策,也取代不了我们的乡情优势,也带不走浙商扎根浙江、发展浙江的拳拳乡情。

二、着力破解民营企业面临的四难

当前,我省经济和全国一样,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四难问题尤为突出,而且这些困难会长期存在甚至加剧,将会制约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银行、企业必须加强联手,创新举措,克难攻坚,再上台阶。

1、着力破解融资难,努力保障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常态,也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我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压力加剧,局部地区出现多起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逃逸事件,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短期内还没得到根本改变。我们要以建设金融强省为目标,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本运用难两难问题的新路子。

一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按照中央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工作要求,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创新金融产品,重点保障有发展前景、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努力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积极争取境内外金融机构来浙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机构。浙商系列金融机构要发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示范作用。统筹小额贷款公司布局,有序扩大覆盖面。

二要促进民间资本规范有序进入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要从制度层面规范民间借贷,加快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谋划和争取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选择部分市县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扭转炒房、炒钱等过度投机倾向,尽快回到发展实体经济的轨道上来。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切实防范金融经济风险。

三要加快推进企业多渠道直接融资。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重点推动海洋经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及现代服务业等企业上市,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大力推广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

2、着力破解投资难,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民间投资是我省经济最大的亮点和特色。但要看到,我省民间投资规模仅为山东、江苏的一半。实现稳中求进,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是关键。今年,全省民间投资要争取突破1万亿元。国务院非公经济3636出台实施后,阻碍民间投资的水泥墙已经倒塌了,但是影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隔离栅仍然存在。不少民营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推动民间投资再上台阶,关键在于解放思想、落实政策。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努力破除民间投资政策障碍,进一步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一要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对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产业和领域,要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对预期有收益或通过收费补偿可以获取收益的基础性公共项目,要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对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要优先向民间投资开放;对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要创造条件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政府投资尽可能退出民间投资愿意进入、可以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项目。

二要为民间投资构筑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今年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三大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年,是十二五开发建设429平方公里的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建设年,也是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青山湖科技城和113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的加快发展年。希望广大浙商和民营企业踊跃参与,努力为浙江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再立新功。

三要创造更加宽松的民间投资方式。对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的基础设施项目,可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可采用TOT(转让经营转让)方式转让给民营企业经营;对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采用BT(建设移交)方式。同时,要建立健全重点投资项目联系机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形成盯人、盯事、盯项目的招商引
资全程服务机制。每一位省领导至少要联系1个重大项目。市县两级也要落实领导负责制。

3、着力破解创新难,努力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千难万难,创新最难。创新投入大,风险大,许多企业都不敢甚至不愿创新。目前,我省只有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科技活动,企业高级职称人才比重不到事业单位的三分之一,企业R&D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社会的比例仅列全国第17位。还有,由于创新型企业少,企业转型慢,低散弱的产业结构吸纳了大量普通劳动力。要清醒看到,创新是我省发展的一条短腿我多次强调,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华山一条路也是政府和企业肩负的共同责任。破解创新难,必须始终坚持政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一要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要把有限的财政支持资金,主要投入到对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能起到直接支撑作用的科研项目和科研人才上,投入到创新型企业中。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建立创新团队,紧贴经济转型升级、瞄准技术前沿推进科技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再创浙江制造新优势,加快向浙江创造迈进。

二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现在,一方面企业转型升级急需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大量研发成果被束之高阁。要以转化实绩论英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创新完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设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要大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积极打造一批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资本集聚的创新载体,改革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运用机制和科研、人才评价机制,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今年,要奖励表彰一批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人员,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科技创新的氛围。

4、着力破解盈利难,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这些年,我省工业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规上企业销售产值利润率从2003年的6.1%下降至2008年的3.4%2010年约为5.5%。从趋势看,能源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等将会持续攀升,我省企业将面临较长时期
的生产成本上升压力,盈利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只有政企联手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破解盈利难谜局。

对政府来说,一要继续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开展企业清费减负专项治理,规范各类收费行为,加大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步伐。

二要大力加强要素保障。千方百计做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特别是要抓好电力保障和有序用电,切实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要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推进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积极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实施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产品流通成本。

四要大力支持企业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深入开展浙货万里行活动,大力推进浙江名品中心、品牌连锁专卖网络建设,加快构筑全国浙商营销网络。支持一批有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到境内外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提升市场话语权。

对企业来说,要坚持以高附加值为目标导向,千方百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努力提高盈利水平。

一是向质量要效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坚持以质取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敢于向全国全世界亮出自己的品牌,以品质扩大影响力,以品质提高附加值。

二是向市场要效益。今后,需求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拓展市场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民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努力保持品牌、技术等市场竞争优势,努力从营销环节获取更大的利益。中小企业要利用阿里巴巴、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义乌国际小商品城等专业市场,加强与大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

三是向管理要效益。要积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精细管理和成本管理,加快建设节约型企业,努力从管理环节获取更多的利益。

三、四个到位:努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1、引导到位。

一要强化实体经济导向。要积极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倡导企业坚守实业求发展,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进一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希望广大浙商以世界500强等国际著名企业为标杆,保持清醒头脑,静下心气,专心经营,把主业做专、做精、做实,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二要强化产业政策导向。要坚持优、新、高、特方向,大力支持企业增加产业转型升级投资,鼓励企业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市化、改善民生等重要领域投资兴业。

三要强化总部经济导向。对于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和中心城市,支持省内民营企业把总部留在浙江,鼓励省外浙商把总部迁回浙江,着力把浙江打造成集研发设计、运营管理、集成制造、营销服务为一体的总部经济基地。

2、服务到位。

一要以好的精神状态开展服务。越是在困难面前,越要振奋精神。今年,将在各级政府和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比、学、赶、创活动,努力营造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是本职,不服务、服务不到位就是失职的意识,倡导雷厉风行的作风,经常对照六戒六要检查自身的工作和作风,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效率。

二要以好的方法改进服务。省委决定,今年要深化省级机关双服务和百组调研服务活动,选择一些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紧贴基层企业帮助排忧解难。

三要以好的政策加强服务。我们省级部门陆续出台16个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并根据形势的新变化,制订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配套政策和具体落实办法,搞成按图索骥的路线图。民营企业要办什么事,对照政策和实施办法就能明明白白,办起来简简单单。

四要以好的制度保障服务。认真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能减则减,能快则快,能放则放。全面推行服务承诺、

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效能监察等制度,简化行政流程,杜绝推诿扯皮,做到急事急办、要事快办、特事特办。

3、管理到位。

坚持依法依规,要敢于动真格,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也要管到位。

一要加强市场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消费者关心的制假售假问题、企业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及群众高度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和物价上涨问题,及时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要加强诚信管理。围绕信用浙江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三要加强环境管理。对落后产能、劣质企业的容忍,就是对先进产能和优秀企业的不公。要把环境容量作为硬约束,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源头控制,强化对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估和审查。狠抓节能减排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取缔一批无证无照和不达标企业,加快转移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加工制造环节,为好产业好企业腾出资源环境容量。

4、考核到位。

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已经出台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抓好落实。

一要突出重点内容。有关部门将从回归引进贡献度、项目质量优化度、外部空间拓展度和发展环境满意度等方面,考核各地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工作绩效;对省级部门,主要考核相关配套政策是否制订出台、重大问题的协调服务是否到位;对承担任务的省外商会,侧重于牵线落实项目实绩的考核。

二要完善考核方式。实行年底汇总、开展自查、实地考核、抽样检查和书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考核一次。对各市政府、省级有关部门分别进行排序,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要健全激励机制。本项考核已列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年度单项考核,并纳入对各市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和省政府直属单位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省政府将在不定期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情况的基础上,考核结果将与财政奖励、用地指标相挂钩。

民营经济能否更好更快发展,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地各部门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坚定不移推进民营企业大提升,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加快集聚天下浙商巨大能量,合力共推浙江继续走在科学发展前列。最后,我送一幅对联与大家共勉:忆往昔,天翻地覆,民营企业改革开放坚持发展,四千四万铸辉煌;看今朝,龙腾虎跃,中国浙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再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