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老温州如何“度夏”?温州城的这些地方曾是避暑胜地

2023-07-06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3570

时值炎夏,坐在空调房里望着窗外滚烫的日头,你可知道,百年前没有空调电扇的时节,老温州们是如何度过这炎炎夏日的?

直接的“度夏”方式——清幽的地方避暑纳凉

榕树联街好纳凉,

栲纱裁作夏衣裳。

芭蕉叶大绿当户,

丁冬花开红过墙。

——清·郭钟岳《栲纱》

温州原本是河道纵横的江南水乡,遍植榕树。榕树树高冠大,撑起一片荫凉的空间;芭蕉叶大成荫,夏日开放的大红丁冬花红过了墙,穿上清凉吸汗的栲纱夏衣,便是一幅典型的老温州夏日景象。

江心屿的榕树

夏天穿的栲纱,是指将苎、丝之类,以赭魁(栲皮)染色,清凉吸汗又耐穿,在民间非常流行。

温州古城里最受老温州欢迎的纳凉点,集中在积谷山飞霞洞、五马街、乘凉桥等如今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城外的南塘等地。

城中最佳乘凉处——乘凉桥

蕉叶槟榔扇不同,

栲纱衫袴制龙工。

乘凉桥畔乘凉好,

艇子瓜皮趁晚风。

——清·方鼎锐《乘凉桥》

在北宋知州杨蟠规划的三十六坊中,有一处雁池坊,大致范围在如今南起小高桥,北至禅街,原乘凉桥一带。

1940年代的禅街

根据南宋《永嘉谱》记载,温州市区小南门河流入城内汇为一方池塘,名曰雁池。相传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郭璞客寓温州,“为卜郡城”时,在城内开伏龟、雁池、浣纱、潦波和冰壶五个水潭,各潭与河相通,最后注入瓯江。温州城“山分九斗,水城阡陌”的建筑格局由此形成。

雁池坊旁有一座桥,青石扶栏、悬池而筑,掩映在柳荫花间,是百姓乘凉小憩的好地方。到了明代,随着人口繁衍,邑人将雁池坊改名为乘凉桥,并沿用至今。

荷花十里,泛舟游河

荷花百里远生香,

五马辉煌七宝装。

父老相看风日美,

提壶先自下南塘。

——清·戴文俊《荷花百里》

相传,被后人尊为“书圣”的王羲之曾任永嘉太守。五马坊在旧郡治前,王羲之时常乘着五匹骏马拉着的车四处巡查。

从唐代温州刺史张又新的“时清游骑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一诗,可见王羲之在温州很得民意。

百里坊老照片

除了“五马巡街”,他还喜欢在夏日里从百里坊一带登舟,游塘河赏荷花。

温州曾经遍植荷花,当时从百里坊开始,街道南侧为河,一到夏日,荷花盛开清香四溢,这条河一直通到瑞安,故有“百里芳”之美誉。王羲之登舟游玩时,父老乡亲们纷纷提早到达南塘,携壶相候。

赏名联荟萃,也是一番好风景

卧树楼高夏不炎,

苍龙作势出危檐。

谁将谢客惊人句,

留住飞仙白玉蟾。

——清·戴文俊《飞霞洞》

飞霞洞位于温州古城名山积谷山。积谷山又名飞霞山、东山,俗称小赤壁,位于北斗九山之口,曾有“山之胜甲一郡”之誉。飞霞洞因“相传东汉刘根隐此,乘赤霞至天台访紫灵君”而得名。

清末的积谷山

飞霞洞外谢客岩旁,有一棵古樟,横生岩际,擎臂空中,浓阴亩余,莫知年岁。明嘉靖年间,温州就曾筑有卧树楼,清道光八年(1828年),邑绅曾佩云出资在飞霞洞外,凭借这棵卧树,建造一座三楹的“卧树楼”。十几年后因台风损毁,清咸丰七年(1857年)温州士绅孟璜集资复建,这里遂成为晚清、民国时期城中著名景点。

卧树楼

卧树楼名联荟萃,炎夏之时,名人雅士喜欢聚集在卧树楼,吟风诵月、消暑纳凉,也是一番好风景。

参考资料:《温州竹枝词》叶大兵编著

来源:温州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