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 | 邵赴明:故里瓯江
《故里瓯江》
邵赴明
我拍摄“母亲河”瓯江,源于我的家乡情怀。我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楠溪江畔,它是瓯江的支流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喜欢摄影,喜欢拍摄家乡美丽的风景,醉心于沙龙摄影。从2000年开始,逐渐转向人文摄影,关注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有目的地记录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变化。在这期间,亲身感受到随着中国的大发展和大建设时代的来临,我要用相机记录随之快速消失殆尽的景观。然而,就萌生拍摄“母亲河”——瓯江这一想法,留下瓯江两岸景观和老百姓那些原始、朴素的生态环境和民间文化的宝贵影像。
我前后用了10年时间拍摄瓯江,首先要感恩我的生活环境近距离接触瓯江。10年前,为儿子到温州接受更高的教育,举家从永嘉县城搬到紧靠瓯江的温州市区。每天看日出日落,听潮汐鸥鸣,对瓯江的拍摄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基于我对生存环境变化的探究欲望。三是对母亲河的深深热爱。每一次拍摄瓯江,于我而言都是与“母亲”温柔的遇见,更是摄影视角的挑战和社会日新月异变化的震撼。于是在10年的时间里,除了工作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关注和拍摄瓯江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共拍摄照片一万余张。
瓯江是浙江的第二大江,风景旖旎,民风淳朴,历史源远流长。我舍弃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把镜头对准了瓯江两岸人文历史景观,那是因为在社会转型期、经济转型期期间,很多景观正在被城市化、被转型。在此过程中我通过摄影的方式冷静地记录着两岸被改变的生态景观,和当地人被影响的生活状态。既表现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三四线城市快速发展的宏大态势,又揭示了城市边缘带给生活的巨大压力。在当下人文摄影过程中,我时刻徘徊在“生态”、“文明”、“现代科技”的边缘。人类社会始终遭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矛盾,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工业化的深入,人类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感和道德诉求与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在冲突中演进。我摄影作品里有着瓯江两岸在一段特定时间内的现状:一个工业化或资本化与自然环境的冲突所呈现出的现实景观。这些带着个人视觉感受现实存在的景观,其后面隐藏着种种现象,这是我对现实情景的记录,也是个人探讨与反思的表达。
瓯江这条就犹如变化的隐喻,我在记录我所看到的人与景的同时,也从中寻找现代人所面临的矛盾与困惑。如瓯江边房地产的开发及人们在江边进行日常的娱乐、宗教、劳作等活动。每一幅画面都在表达瓯江——温州当地的生活生存状态,既在叙述着滚滚红尘中的现实的美好,也在叙述与时代洪流断裂的故事,瓯江两岸大规模的发展使许多地方消失在奔流不息的瓯江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还会继续拍摄下去。一是从时间的纵轴线上,继续深入拍摄关注的瓯江当地的民风民情等人文景观。二是从空间的横轴线上,会从温州地域向丽水等中上游处拓展。瓯江,位于浙江南部,发源于龙泉市与庆元县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锅帽尖,自西向东流,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流经丽水、温州等市,干流全长388公里,从温州市流入东海温州湾。我目前的作品还只局限于拍摄温州段范围,下一步计划拍摄流经丽水段范围的人与景,这样就可以完整的记录瓯江两岸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逐渐消失的风景。






































作者介绍
邵赴明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第三届温州市青年摄影十杰,温州市文艺界跨世纪“希望之星”,《摄影艺术的观念》浙江省优秀理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