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1

探寻“汉民入滇”的历史遗迹,感受云南的故乡情怀

2025-02-12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1528

彩云之南,这个美丽的地方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景致。或许是丽江那令人陶醉的风花雪月,或是大理那如梦似幻的蓝色梦幻,又或是昆明那带着浪漫气息的细雨,以及玉溪那弥漫着烟香的烟火气。还有香格里拉的绚丽格桑花,和西双版纳那欢快的泼水节。然而,对我来说,云南不仅仅是一处风景胜地,更是我心中的另一个故乡。



有人说,我可能说得不够准确。我近期所做的《远方的乡愁》汉民入滇系列,确实聚焦于600年前的洪武年间。那时,朱元璋曾调动百万大军前往西南镇守,这支部队从南京启程,最终抵达云贵川地区。他们的后裔至今仍视南京为故乡,纷纷表示自己是南京人,祖籍柳树湾。因此,可以说,云南与南京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

在我曾两次深入云南的体验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两地之间多方面的紧密联系。从祠堂家谱到特色美食,从独特语言到习俗传统,这些历史遗存无不让我为之震撼。南京的盐水鸭与烤鸭美味非凡,而昆明则有昆阳卤鸭和宜良烤鸭与之相映成趣。在语言上,南京的方言与云南某些地区的口语惊人地相似。此外,保山的城市规划也与南京古城有着深厚的渊源。云南的众多学者和著作都在深入研究这段历史……这些共同点无不彰显着两地之间的紧密联系。

无疑,南京是那些600年前迁往云南的汉族人及其子孙后代的故乡。但与此同时,云南又何尝不是南京人的另一处故乡呢?


在深入云南的第三次探访中,我愈发感受到云南与南京之间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思考:为何历经六百年风雨,云南的汉族人依然心系南京老家?究竟是何种力量,让他们将这份记忆深藏心底,代代相传?在这次旅程中,我似乎找到了些许答案。接下来的系列作品,我将尝试从家谱、祠堂、工匠技艺、语言特色、儒学影响以及堂屋文化等多个维度,来探寻这份深厚情感的根源。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街道社区和秦淮区相关部门对此事给予了高度重视。蓝旗街的柳树湾产业园也逐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预示着两地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日益频繁。正如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夏维中所述,在研究明清时期的西南历史时,南京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样,要深入探讨南京的明清史,西南地区的历史背景也是不可或缺的。这种学术上的紧密联系,同样也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期待未来两地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更加紧密。